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欣欣向榮的民主?再探台灣的政治態度

封面故事:欣欣向榮的民主?

前幾天菜市場政治學根據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調查,發表了一篇〈七成台灣人願意為台灣而戰、支持民主、反對統一:台灣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1]媒體也熱烈報導討論此調查結果。而文中有張統計圖如下,其中20-39的年輕世代,近年來對於民主制度的同意度高的嚇人,有85%認為這是個最好的制度。



圖片取自:菜市場政治學



  • 與其他研究報告的落差


我眉頭一皺,覺得這跟之前的認知落差實在太大,近年不少研究報告皆指出[2],不僅台灣、連世界的民主態度都呈現衰退現象。其中,在2014太陽花學運之際,葉高華老師在巷仔口社會學發表一篇〈搖搖欲墜的臺灣民主?從民主態度調查談起[3],就有類似的分析,結果如下列圖表。這篇文章有兩個小結:1.台灣的民主態度這10年來正在衰退。2.且越年輕世代,反而覺得民主並非最好制度。



圖片取自:巷仔口社會學
圖片取自:巷仔口社會學

對照之下,〈搖搖欲墜的台灣民主〉與〈台灣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對於台灣人的民主態度,幾乎得出相反的結論(尤其是年輕世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兩個調查的題目差異


來看看題目。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是取用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資料,它的問法如下:

搖搖欲墜的台灣民主〉則是取用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4],它的問法如下:


可見,這之間的差異很可能來自於調查的問法。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的問題,直接提供了受訪者「其他制度的可能」;而且敘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相較於「民主也許會有問題」語氣更為強烈。

就我來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的題目,一來減少了政治正確的回答(在沒有提供其他制度可能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直覺得認為民主就是好);二來強烈的語氣,排除了態度不堅定的人。就像葉高華在文中講的,社會變遷調查這道題目的用意是:「在最嚴苛的條件下,人們對於民主的信念是否能夠堅持。



  • 社會變遷調查的結果

本篇文章就接續〈搖搖欲墜的台灣民主〉,補充社會變遷調查在2015、2016的數據,再一次對於台灣的政治態度進行探討。



首先,是我們在封面看到的照片,我按照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把年齡分為三層。該圖可以發現,以最嚴苛的標準測試民眾民主態度,台灣民主是逐漸在衰退的,且年輕世代說退最為嚴重。

不過明眼人可能會注意到,在2000年的50歲,到了2015不都變成65歲了嗎?是的,這張圖不同調查年份年齡層的變化,可能大部分來自於「世代交替」。因此若是分析時間長達十幾年,用出生世代分類可能更為清楚。



這張圖是每10年為一個出生世代,所繪製的折線圖。可以發現在2005年以前,在不同世代之間,對於民主制度的態度不會差太多,同意者都佔了50%以上。

但是2005-2010出現了很大的變化,1960-1990世代跟1930-1950世代,對民主的態度開始出現明顯差距,且越年輕越不會同意民主是最好的制度。這張圖讓我相當困惑,究竟在2005-2010間發生了什麼事?(os:難道又是要請扁維拉出來救援?)另外,同一個世代在2000-2016之間,多呈現衰退的趨勢。

ps.我畫出這張圖後,自己都不太相信。前後對照了幾次,才確定真的沒有畫錯。



  • 態度轉向趨勢

那台灣民眾對於政治的態度,轉向了哪裡呢?是選擇「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還是「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



從上圖來看,「都一樣」沒有太大的波動,倒是「有時獨裁好」逐年持續上升,到了2016甚至接近三成了!



  • 調查有問題?抑或透露其他訊息?


看來台灣的民主可能不如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一文講的如此樂觀。從社會變遷調查的結果來看,台灣與世界其他民主國家一樣,都呈現民主衰退的趨勢,且越是年輕世代越覺得民主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覺得權威有時比較好。

不過,兩份調查的問題本身就有差異,而題目的差異,尤其讓年輕世代的結果截然相反。假如兩份調查的品質都相當可靠,那麼在考量題目的條件嚴格程度不同[5],或許也能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年輕世代雖然普遍更支持民主制度(民主基金會的結果),但對於民主的態度,卻禁不起太嚴苛的考驗(社會變遷調查的結果)?

※本文同步發佈於菜市場政治學
--
[1] 陳方隅,2018,〈七成台灣人願意為台灣而戰、支持民主、反對統一:台灣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菜市場政治學。
[2] 像是自由之家的報告,全球已經民主衰退十多年,在新興民主國家及非洲尤其明顯。
[3] 葉高華,2014,〈搖搖欲墜的臺灣民主?從民主態度調查談起〉。巷仔口社會學。
[4] 台灣社會變遷調查是中研院社會所每年所執行的大型面訪調查,調查樣本數約2000上下,其抽樣具有母體代表性,為台灣品質數一數二的研究調查。
[5]過去TEDS曾有兩題一起問的資料。游清鑫、蕭怡靖,2007,〈以新選民的政治態度論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臺灣民主季刊〉,4(3):109-151,當中也有使用到兩這題,同樣發現之間態度的落差。但並沒有進一步討論與分析,且這已經是15年前的資料,從本文的分析來看,世代差距主要是在2005年後拉開的。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2000第四期第一次:綜合問卷組(C00108_1)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2005第五期第一次:綜合問卷組(C00153_1)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2010第六期第一次:綜合問卷組(C00221_1)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2015第七期第一次:綜合問卷組(C00315_1)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2016第七期第二次:公民與國家組(C00321_2)
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附錄:我簡單的做了三個不同回答的邏輯迴歸分析,不過沒控制其他變數。另外從世代分析圖來看Times跟cohort的交互作用效果不是線性的,圖反而比迴歸報表好理解。

2 則留言:

  1. 哈囉育誠你好
    這篇討論好棒啊!!!
    我有問題想跟你討論 請問該怎麼聯絡你呢(我的google帳號和FB帳號都是ernie80168)

    回覆刪除